二十幾年前,作家朱秀娟一本《女強人》,生動描寫台灣經濟起飛,女性在職場上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吃重。
三十年過去了,這股趨勢不曾回頭。2007年,行政院主計處針對國內兩性勞動參與率的調查,女性勞動參與又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達49.44%,而男性則依舊年年改寫歷史新低,下降到67.24%。
這是一個令職場女性振奮的數字,但另一個數字卻讓她們遺憾。根據中華徵信所前年進行的專業經理萬人大調查發現,國內上市櫃、興櫃和公開發行公司的男性經理人比例高達88.6%,女性只占11.4%,而董事長、總經理級的高階經理人部分,女性比例更分別只有4.5%和4.3%,顯示女性在職場上雖然逐漸嶄露頭角,但還是不容易擠入核心管理階層。
兩性職場參與率差距逐漸拉近,但女性在職場上的地位,卻沒有等比例地崛起,為什麼?

玻璃天花板 是阻礙?還是藉口?

西方世界將女性在職場所碰到的這種看不見的升遷阻礙,稱為「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效應,此一用詞,最早出現於二十九年前,由在惠普工作的兩位女性提出,七年後被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記者海默維茲(Carol Hymowitz)與薛哈德(Timothy Schellhardt)在報導中引用,因而走紅。
但在台灣職場,「玻璃天花板」仍然很嚴重嗎? Seednet數位聯合電信副總經理林淑鈴、美商甲骨文台灣分公司人力資源部協理彭雪紅、1111人力發展事業群執行長郭芊彤,三位高階女主管均認為,台灣職場其實沒有嚴重的玻璃天花板現象,問題是女性職場人卻普遍存有玻璃天花板的心態。
「只要當了貴婦,就不用再每天辛苦地工作了!」、「再忍個幾年,我就可以申請退休了!」、「我是不是應該辭職回家帶小孩?」、「老闆不重視我們女性,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啊!」職場上,經常可以聽到女性發出此類心聲或疑問。
彭雪紅發現,不少職場女性仍舊會給自己設下許多限制,例如女性到了某個年紀,就覺得自己應該趕快走進婚姻、生子,或是生了孩子後,就應該在家帶小孩,「這種傳統的社會期待,還是讓很多職場女性把工作放在人生順序的後面。」彭雪紅說。
但在彭雪紅所服務的甲骨文(Oracle)公司,早已經是只問能力與態度,不看性別,在台灣分公司的中階主管,男女比例接近11;而IBM台灣總經理童至祥,則是該公司在台五十年來首位女性總經理;就連傳統產業升任女主管的動作也有大躍進,無印良品總經理王文欣是統一集團首位女性總經理,而永豐餘董事長邱秀瑩也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首位女性董事長。
玻璃天花板已經不再是一個阻礙女性職場發展的現象,卻很容易成為女性給自己在職場上不再成長的藉口。「我們往往看到女性在愛情上很堅忍,但卻很少看到她們職場上也很堅忍,這就是女性無法在職涯上長期耕耘的弱點。」郭芊彤認為女性在職場上,卻不若面對家庭與愛情那般有毅力。

女孩別自毀前程,先揚棄四迷思

女性擁有許多有利於職場發展的優點,例如同理心、親和力、懂得為他人著想,這些感性特質,如果善加運用,將是她們職涯發展的利器;反之,卻可能引導她們陷入常見的四種職場迷思,面對瓶頸便退縮自憐,而不是勇於突破。
迷思一:體諒老闆的苦,乖女孩不吵著要糖。
「職場上,常常會看到男老闆替女性部屬設下一個框,讓女性部屬為他做牛做馬。」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台灣區代表總經理王星威說,許多男老闆常會「動之以情」,告訴女性部屬:「請共體時艱,公司現在情況不好,但我們已經盡我們最大的能力為大家加薪。」或是:「我相信妳一定可以做得很好,這件事只能交給妳了。」許多女性也因此掉進了男主管設下的圈套,不僅忘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更讓自己變成聽話又不求升官、加薪的員工。
迷思二:不攬事上身,就不會有問題。
另一種女性,認為自己在職場的角色不重要,因此一遇到事情就馬上撇清責任,裝得一副跟自己沒關係的樣子,甚至還會擺臉色給老闆看,這也是女性職場人的迷思。林淑鈴剛被調派總經理室擔任特助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後來,她開始自己創造工作,反而獲得愈來愈多老闆給的機會,才讓她成為該公司唯一的女性副總。
迷思三:穿著養眼,職場生涯就能走捷徑。
許多人以為,女性做業務只要穿得少,對自己的業績多少有加分作用,這其實是錯誤觀念。造型顧問專家陳麗卿就認為,在職場穿什麼衣服,取決於你要透露什麼訊息,若你想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業能力,就應該選擇沉穩或中性的搭配,但如果你想讓人感受到你的「愛心」,不妨用柔軟的剪裁與配色。
但若要在職場上刻意採取「穿得少」的方式,反而會得到物化自己的反效果,因此,絕對不要以這種看似走捷徑的方式行走職場,這種穿著反而可能讓老闆認為妳腦袋裡空無一物。
迷思四:隨遇而安,職場發展走一步算一步。
郭芊彤發現,許多女性經常沒有為自己做好職涯規畫,「想在職場上有所發展,必須先找到合適自己的位子。」例如,若你想要在三年內爬上一個小主管的位子,你就必須知道,近期內的職涯不能有變動,因此,隨時為自己做好SWOT分析是絕對必要的。

善用女性優勢,女強人變強女人

如果懂得將想法轉個彎,女性特質,反而是一種職場優勢。
優勢一:柔力策略,溫柔進攻更快達陣
「女性具親和力,別人對你的警戒心較低,所以很多成功的業務都是女性。」郭芊彤觀察道。而彭雪紅也發現公司裡,許多女性業務容易跟客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就是因為女性比較願意踏入他人的私領域,以朋友的角色來關心客戶。
更由於女性親和力高、願意傾聽、有同理心,女性主管最好經常把這些技巧拿出來使用。「男性一向快狠準,但遇到問題往往彈性不夠,而女性則可以運用自己具延伸性的特質解決問題。」林淑鈴說。工作是一種目標,而過程所使用的彈性技巧,則可以讓女性職場人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的。
許多女性以為在職場上搶資源就得用吵架的方式,但事實不然,「只要看到會在辦公室跟人家吵架的女人,我們通常都會敬而遠之。」ETS台灣區代表總經理王星威說,而郭芊彤也認為,女性不一定要用強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理可以據理力爭,但不一定要用吵架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資源。
優勢二:聰明溝通,借力使力補強弱點
在職場上,男性主管常容易流於意氣之爭,女性卻善於溝通。聰明的女性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自己做不到的事,會懂得請別人幫她完成。25歲就當上一家流通業公司課長的郭芊彤做了個比喻,「當妳要登高時,自己爬上去很危險,還不如先找到一把梯子,請別人幫助妳爬上去。」
但年紀輕輕就當上主管的郭芊彤也知道,自己能升遷絕不是因為能力比別人優秀,而是溝通能力比別人好,有了這樣的信念,她也不會在職場上瞧不起他人、冒犯他人。
優勢三:樂於學習,爭取機會自我成長
「女性員工還滿願意參與企業提供的訓練課程,而且也都會要求輪調來增進自己的能力。」彭雪紅說。但是,機會是自己爭取來的,不會憑空掉下來,所以,怎樣從女性的柔性特質出發,從中找到自我的機會,是當前職場女性要學習的。
有些女性職場人以為,要突破玻璃天花板,一定要在職場上跟男性一較高下、硬碰硬,卻經常傷痕累累,其實只要在職場上用點心思,不走男人路線,回歸女性柔力策略,一樣也可以突破這層天花板。
柔力路線,就是一種拋棄原有「女強人」的想法,走入「強女人」的道路上。「強女人」,就是懂得自己要什麼,可以智取就不要力爭,讓自己的女性正面特質,成為職場攀升的力量。
三十年後的今天,女強人已經不再是職場女性的目標,在當前這一波女性經濟(Woman Economy)興起之時,女性職場人也可以回歸自己的特質,用柔性力量,讓自己成為「強女人」,站上舞台中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y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