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作者,若有侵權,立即刪除)
曾有一位女教授教誨我們,學歷愈高的女性,愈不容易嫁出去,她特別以我為例,說像我這樣的女生,一定會要求另一半「身高比我高」、「學歷比我高」、「收入比我高」所以就是難上加難了。我立即申辯:「其實,只要能談得來就好了。」「談得來?」我的教授拍案嘆息:「這要求簡直太高了。」我以為這已是最低標準了,怎麼會太高呢?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談論所謂的擇偶條件。同時觀察著,那些不高的擇偶條件都是怎樣的呢?
(不知作者,若有侵權,立即刪除)
曾有一位女教授教誨我們,學歷愈高的女性,愈不容易嫁出去,她特別以我為例,說像我這樣的女生,一定會要求另一半「身高比我高」、「學歷比我高」、「收入比我高」所以就是難上加難了。我立即申辯:「其實,只要能談得來就好了。」「談得來?」我的教授拍案嘆息:「這要求簡直太高了。」我以為這已是最低標準了,怎麼會太高呢?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談論所謂的擇偶條件。同時觀察著,那些不高的擇偶條件都是怎樣的呢?
更新日期:2008/04/14 04:09
編譯陳成良特譯
看到這樣的新聞,實在是不得不對未來的環境感到憂心。我們的下一代不僅將完全無法想像當前流行的吃到飽餐廳或美食文化!薪水的數字更將無法保障相對的生活水平!沒有可以洗到過癮的熱水澡或源源不斷的冷暖氣,沒有石油化工相關產品可以使用(例如衣服)。緯度較高的已開發國家已經開始為了爭奪可以維持生活水平的能源而無所不用其極,包含政治角力。低度開發的低緯度國家除了沒有競爭力,還要面對溫室效應可能帶來的海平面上昇國土緊縮甚至滅國的憂慮(例如印尼)。處在臺灣幸福的你我,除了應該珍惜目前能夠享受的生活質素,能夠品嘗到的每一口食物,更應該爲地球多盡一點心力~隨手攜帶餐具與購物袋,少用吸管少製造垃圾,不浪費食物,每餐八分飽,多搭乘交通運輸工具~隨手關閉不必要的電源~使用省電燈泡等等。都是在不減損生活品質下,可以做到的努力。(雖然不生小孩其實也是XD,少子化危機主要還是站在國家稅收的考量,而非地球負擔的全觀,不過這個建議我不敢講太大聲 哈) 總之一起加油!希望大家都可以自然老死!或是一起瞬間死掉!
--------------------------------------------------------------------------------------------------------------------------------
在擔任財政部長時,有次要升遷一位女同仁為局長。我約見她時,她很猶豫,說「先生會反對」。我自告奮勇的要了她先生的電話,願意直接跟他溝通。我表明意思後,這位先生以怒不可遏的口氣對我說:「你們財政部都沒有人了嗎?」我突然領會到這位女同仁的苦衷了。她先生是位大男人主義者。大男人主義厲害的人,常會伴隨著高度的自卑感。妻子所得到的成就與讚賞,常是他的負擔。以往在選舉時,我常四處為黨尋覓人才,鼓勵優秀的人參選。許多時候先生同意,太太就是不同意。最後幾經遊說,先生做下最後決定後,太太們也都毅然挺身為先生助選。她們非但不辭勞苦,且助選時還有模有樣。先生當選後,太太就進入服務處,繼續為先生分勞。她們真是嫁雞隨雞,夫唱婦隨的賢慧女性。可是反過來看,男人就往往不是如此。有 時 太太想做某件事,但由於先生反對,就是不能去做。連太太有升任局長的機會,也因為先生的反對,只好作罷。試想,如果先生升任局長,太太會反對嗎?太太敢反對嗎?反對了會有用嗎?有位太太幼時家境清貧,因此很想為父母親買間小房子,連父母已有的積蓄算在內,只要再湊二百萬就夠了。但是先生不贊成,儘管二百萬元對他們而言並非大數目,然而因先生反對,只好作罷。後來二老分別離世,太太孝順父母的心願永遠無法達成,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在大男人主義下成長的男人,常不自覺地只想到自己 ,而忽視妻子的人生願望。
所以每個作丈夫的都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回憶一下,有甚麼事是你太太極想做,卻由於你的反對而擱置了的?運用你的智慧來幫助太太圓夢。
更新日期:2008/03/04 06:59
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部約150公里的維林達凡,是印度教重要神祉黑天的故居,因此成了重要的宗教聖地。但這裡另一個獨特之處是一批為數眾多的婦女。她們或坐或站,有人隨著宗教音樂慢慢舞著,有人盤坐出神,表情空洞。不論是靜是動,她們有兩個共通點,她們都是寡婦,而且都來等死。迪菲出生富豪之家,嫁得也好,夫家在地方上是出了名的行善家庭,出錢蓋廟,收留乞丐。但印度社會視寡婦為不潔、不祥之物。迪菲在44歲時喪夫,一樣難逃遭遺棄的命運,只好前來寡婦村等死,這一住就是大輩子。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穆可吉是印度第一批女性圖書館員,兩個女兒都受高等教育,其中一個還是醫生,一樣不願照顧守寡的母親。整個鎮上有一萬六千多名寡婦。她們只能穿白服,不能配戴任何首飾,額上以灰點出明顯的標記。人生沒有任何意義,只求死在黑天之神的懷抱。為了讓這些被迫向命運低頭的婦女有個安身之地,吉莉成立安養之家,有了棲身之地,讓她們在靜靜等待死亡的過程中,保留最後一點尊嚴。民視新聞黃君慧綜合報導。
更新日期:2008/03/02 09:33 【楊紹民(楊紹民身心能量醫學診所院長)】
自我實現的女性領導典範 文/陳家玲
她們的故事不但鼓舞了其它女性,同時,也一再的向世人證明,女人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也更值得信賴。
作者:蘇岱崙
出處:Cheers 第016期 2002/01/01 出刊